【药品名称】: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|
【商品名称】: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|
【药品规格】: 2.0g(头孢曲松1.5g,他唑巴坦0.5g) |
【药品成分】: 本品为复方制剂,其组分为头孢曲松钠和他唑巴坦钠(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的标示量之比为3:1)。处方中无辅料。 |
【适应症状】: 本品用于治疗由对头孢曲松单方耐药、对本复方敏感的产β-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中、重度感染。
1.下呼吸道感染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肺炎链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埃希菌、克雷伯菌属、流感嗜血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肺炎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、急性支气管炎、肺脓肿和其他肺部感染。
2.急性细菌性中耳炎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肺炎链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、莫拉菌属等敏感菌导致。
3.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表皮链球菌、化脓性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、大肠埃希菌、肠杆菌属、克雷伯菌属、铜绿假单胞菌属、厌氧球菌等敏感菌导致。
4.尿路感染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、奇异变形杆菌、肺炎克雷伯菌等敏感菌导致。
5.单纯性淋病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淋球菌导致。
6.盆腔炎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淋球菌导致。
7.细菌性败血症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链球菌、大肠埃希菌、克雷伯菌属等敏感菌导致的菌血症和败血症。
8.骨和/或关节感染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链球菌、大肠埃希菌、梭状芽胞杆菌、奇异变形杆菌等敏感菌导致。
9.腹腔内感染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、克雷伯菌属、脆弱拟杆菌、梭状芽胞杆菌等敏感菌导致。
10.其他:由产β-内酰胺酶的奈瑟菌属、流感嗜血杆菌等敏感菌导致的脑膜炎,以及外科手术预防感染等。 |
【用法用量】: 1.静脉滴注给药,用灭菌注射用水或0.9%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本品后,加到5%葡萄糖注射液、0.9%氯化钠注射液或5%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。滴注时间为1小时以上。
2.成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,体重50kg以上儿童均使用成人剂量,通常剂量每日2.0~4.0g,分1~2次给药。
3.12岁以下儿童,每日40mg/kg,分1~2次给予。
4.肝、肾功能不全: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一般不需调整剂量,但严重的肝、肾功能障碍者(如透析患者),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,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剂量。
5.疗程:疗程取决于病程,通常4~14天,严重复杂感染可适当延长。与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一样,在发热消退或得到细菌被消除的证据之后,应继续使用本品至少48~72小时。 |
【不良反应】: 使用本品后不良反应多为轻度,停药后会消失。
1.胃肠道反应:可引起上腹不适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β-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。
2.皮肤反应:可引起过敏反应,表现为皮肤瘙痒、斑丘疹、荨麻疹等。
3.血液学检查异常:长期使用会导致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、血小板减少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、凝血酶原活力降低等血液学指标异常,可见于个别病例。出血现象罕见,可用维生素K预防和控制。
4.实验室检查异常:少数病例可引起肝功能异常,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、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一过性增高。
5.其他不良反应:偶有头痛、胸闷、药物热、静脉炎等不良反应。 |
【药品禁忌】: 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禁用 |
【注意事项】: 1.对头孢菌素类及β-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过敏的病人禁用本品。治疗中,如发生过敏反应,应立即停药。严重过敏反应者,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急救,给氧,静注皮质激素类药物。
2.有胃肠道疾病史者,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、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(头孢菌素类很少产生伪膜性结肠炎)者应慎用。
3.由于他唑巴坦钠动力学变化与肾功能减退程度相关,在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后,T1/2 延长,消除率降低,分布容积增大,所以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每日应用本品剂量应少于2g。血液透析清除本品的量不多,透析后无需增补剂量。
4.由于头孢菌素类毒性低,所以有慢性肝病患者应用本品时不需调整剂量。病人有严重肝损害或肝硬化者应调整降低剂量。
5.在使用本品进行较长时间治疗时,应定期检查患者肝、肾、血液等系统功能。
6.本品为钠盐,需要控制盐摄入量的患者使用本品时,应定期检查血清电解质水平;对于同时接受细胞毒药物或利尿剂治疗的患者,要警惕发生低血钾症的可能。
7.对诊断的干扰:应用本品的患者以硫酸铜法测尿糖时可获得假阳性反应,以葡萄糖酶法则不受影响;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可有暂时性升高;血清胆红质、碱性磷酸酶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皆可升高。
8.由于本品药物配伍禁忌较多,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本说明书【药物相互作用】项下说明。 |
【批准文号】: 国药准字H20090177 |
【生产企业】: 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|